近日,中国国务院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》。规范校外培训的相关要求,深刻体现了中央对校外培训的定位,就是要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。站在新时代,校外培训要摆脱路径依赖,降低经济利益预期,坚持教育初始,保持“有益补充”的导向,以服务人民终身学习、教育改革创新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历史使命,为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更大贡献。
从图中可以看出,教育部为各大教培机构提供了七条转型路径。其中,“加强素质教育”是我们迫切需要关注的一大焦点。
加强素质教育。如果说“十五”期间校外培训有助于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,就必须真正从“唯分数论”转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,减少学科培训的课程数量和招生人数,减少同质化大班,更多地开展以培养中小学生兴趣爱好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培训,增加美育、体育、科学创造、劳动实践和道德修养等课程的比重。目前,一些学科机构在转型素质教育中进行业务范围变更登记时,对行业审批和管理的要求并不明确。目前北京、上海等地已经实现了行业集中管理,经验和做法可以在全国推行。各地要推动现有校外培训机构由学科培训向素质培训转变,突破部门壁垒,开辟绿色通道。
如前所述,在加强素质教育的过程中,需要增加科学创造课程的比重,少儿编程就属于这一类。
教育部对编程教育的强调,其实就是对综合素质教育的强调。如今,培养综合素质优秀的孩子是教育的主流趋势。可以说,孩子接受编程教育,是从综合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,旨在逐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。
那么,少儿编程如何助力素质教育呢?
编程是人类与计算机对话的语言。它和汉语、英语一样,有着相似的学习过程。越早接触,越能掌握。学习少儿编程可以打破常规思维,注重逻辑思维,提高逻辑思维能力,培养细心耐心和专注力,提升竞争力,帮助孩子轻松走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前沿。
儿童编程不是让几岁的孩子学习C语言、Java等工业开发语言,而是让孩子在接触的过程中学习编程思维。“Scratch”是目前市面上一种面向幼儿的儿童编程语言。这种语言是麻省理工学院专门开发的可视化编程语言,将一段段代码变成“积木”。学生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列出这些程序块,自己制作动画和游戏。这种直观有趣的操作很容易吸引孩子。
儿童阶段的编程学习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,注重对儿童“知识+思维+能力”的全面培养。在发展孩子自身基本素质的同时,还可以挖掘其他优秀的特质。
少儿编程真正能给孩子带来的是思维层面的改变,比如创新能力的提升。也就是说,孩子第一次接触编程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思维和能力,当孩子掌握了编程角度的思维,能力也得到了提升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他们会根据所处的阶段学习不同的编程语言。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会逐渐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。
编程本身是一门综合学科,对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。少儿编程让孩子玩中学,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、观察力、专注力、记忆力、理解力、反应能力、团队合作能力、抗挫折能力,帮助孩子全方位发展。
说到底,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力,是希望孩子将来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少儿编程教育可以让孩子具备优秀的能力和素质,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未来的成长,让孩子掌握与未来对话的主动权。
本文为聚明头条原创文章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需注明出处:聚明头条juming.net。
评论前必须登录!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