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“菜贵于肉”,原因之一是生猪价格周期性下跌,蔬菜供应短暂。菜价波动的背后是大生产、大流通、大市场的格局。近年来,蔬菜价格总体呈现稳中略涨的态势。总的来说,既要考虑市民的需求,又要注重增加农民收入,真正实现“田里囤菜”“摊子里存肉”。
最近,中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“菜比肉贵”的现象。在同一个超市,一斤菠菜钱可以买两斤猪肉或者三斤鸡肉,成为很多网友关注的热点。
据悉,此轮涨价最贵时,菠菜每斤价格高达17.6元。今年4月,一段“一农民夫妇把一千斤菠菜卖到15元”的短视频在网上刷屏。当时的原因是个别品种的农产品滞销与区域性、结构性、季节性等因素有关,造成暂时的生产过剩。仅仅过了半年,同样一道菜的价格变化如此之大。虽然是区域性案例,但还是值得思考。
就事论事,当前“菜贵于肉”的原因之一是生猪价格周期性下跌导致蔬菜供不应求。一方面,恶劣天气对蔬菜价格的影响有短暂的滞后性。由于前期持续阴雨,多个主产区遭受渍水,导致产量减少,采摘不便,运输成本提高,终端价格上涨。另一方面,今年1月以来,猪肉价格连续下跌。10月第二周,集贸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每斤10.5元,比1月份下降60.8%。很多地方甚至达到了8元。
菜价比肉价低,这是中国很多人都习惯的。实际上,在许多发达国家,蔬菜通常比肉贵。近年来,我国部分蔬菜在某一时段比肉还贵,部分高端品种常年比肉还贵。与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不同,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市场化程度高,价格波动频繁,以天为单位不为过。与生猪、肉鸡等规模化养殖相比,蔬菜生产容易受到季节因素和极端天气的影响。由于短期供应减少而导致的价格上涨不足为奇。
而且猪和蔬菜都有自己的价格规律。随着生猪价格的下跌,全国养猪户的亏损达到76.7%。部分蔬菜价格走高的背后,是短期内生产和流通成本的上涨。在这方面,没必要担心。高菜价会增加蔬菜供应,低肉价挤掉了落后的养殖能力。蔬菜生产周期短,产能恢复特别快。价格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地区和品种的引导作用。值得注意的是,许多地方的蔬菜价格一直在下降。有关部门已发布生猪产能过剩预警,鼓励养殖场户加快淘汰低产能母猪,并顺势出栏肥猪,使产能尽快恢复到合理水平。
评论前必须登录!
注册